回到顶部

燕晗高地:对话与重生

2021.05.24 | 建筑改造    关键词:改造 文化综合体

01

机遇:在自然与静谧中营造


栖于燕晗山间的这块场地,离城市不远,靠自然更近。房子紧挨燕晗山,面朝华侨城大大小小的建筑群落和公共空间。

面对年久失修遗落在山间的这栋建筑,在并不充分的任务条件下,建筑师意识到将要开始的工作会在无数的未知中梳理与修正。


02

介入:建筑望向自然

 

繁华的都市建筑群中,自然是珍贵的。自然的肆意生长和建筑的破败形成对比但又彼此融入,建筑师希望通过谨慎的设计介入,让建筑与自然适度剥离,重新找到对话的契合点,让人们重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及感受。

建筑总体有四层,建筑外部东南两侧分布着员工宿舍及球场,西北侧倚靠着燕晗山。建筑在改造前仅剩首层仍在使用,二层及以上的部分年久失修且漏水严重。

业主与一乘建筑共同看到了这里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把人们重新带到这座曾经繁荣的房子里,感受独特的自然之美。


03

线索: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项目所在的华侨城创意园区,发展多年并已沉淀出诸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已有的业态环境,甲方希望在内容的经营上强调自然和融合,稀缺和互补。基于调研,一乘提出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之地、餐饮与创意办公互补、品牌化空间运营三个维度切入。

设计力图通过改造更新,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包含特色零售、高端餐饮、艺术画廊、剧院、办公、创意集市等多重功能、独具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将一系列新的行为经济模式植入旧有建筑构架,实现老物业的重组与激活、形成与周边环境共生的肌理,为城市提供一处值得停留的艺术生活场所。


04
立面策略:体验自然的旅程,重塑标志界面


立面的生成策略,实质上就是空间内容的填补与缝合在外部的自然呈现。设计语言上的留白,建筑立面上的洞口错落,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包括走进建筑的历程,创造融入建筑后观看外部环境的机会。在由远及近的步行过程中,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充分的被自然打动,然后缓和的与建筑融为一体。

建筑的东立面若隐若现于自然之中,由于食堂租期未到,因此一层原入口暂时不作为建筑的主入口。建筑师利用建筑现有高差,将项目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广场一端,行人或车辆可以从南侧的坡道缓行而上。

在树影中窥探一角后,随着上山的坡道漫步而上,在融入自然的体验中,到访者将被一段耐候钢栏板吸引,由它界定的场所,为从坡道上步行而至的客人们指引着主入口。

西侧入口前的开阔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建筑西面与南面全貌,设计着力在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界面,建筑如同山体一般,层层叠叠的体量向天空与山体延伸。

主入口上方露台,连接4、5层的黑色楼梯,以丰富的体块与不同的材质映衬,让其成为立面上具有标志性的节点。



05
体验:多元的功能与丰富的空间 


如何将项目涵盖的多种功能梳理并进行合理分布,乃至为未来业态调整保留余地,是一乘在营造内部空间中首要考虑的。在功能排布上,二层设置较为热闹的特色零售、集市与展览,三层则以创意办公空间为主。而项目主要的业态:私厨、画廊、剧场则设置于四、五层。 功能最为复合的四层,包括了:城市展厅、艺术商店(书店)、画廊、剧院入口等功能。

4F-城市展厅

随电梯到达四楼的人们,首先进入的是城市展厅这一空间,设计利用建筑内部原有1.2米的高差,创造了一个漫游和体验式的展厅空间。

在项目建成的一段时间后,一乘以“对话的概念”为策展主题,在四楼的城市展厅做了第一期策展,详实记录了整个项目的设计讨论和建造过程。

2-4F-楼梯改造

前往艺术商店,人们将首先被屋顶天窗撒落下的光影所以吸引,天窗下是贯穿2至4楼的楼梯,这里是建筑内部的主要交通节点,亦是人们组织沙龙或休憩之处。

4F-艺术商店

艺术商店围绕采光天窗和楼梯一侧设计,天窗与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充分引入了上部的天光、远处的绿植,内外空间不断发生着交融和对话。

4F-画廊

与艺术商店对望的是画廊空间,设计师在此处保留了旧有建筑的结构柱。裸露的钢筋混泥土梁柱,与光洁的新建墙面产生了新与旧的对话,也暗示着下一功能空间的线索:完整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画廊。

画廊内,由原有建筑井字梁搭建的无柱空间,形成了强烈的秩序感,一乘加入灯光的烘托,在强化这一美学感受的同时,得到了明亮舒适的光环境。

3-4F-剧场

剧场位于建筑东侧3-4层,在剧场空间的外部,建筑师让空间退让,形成双层灰空间连廊,让人们从这个地方进入室内,在感受空间与植物、风雨、阳光的同时,与环境形成了互动关系和停留感。连廊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贯通两层的钢柱形成的严谨序列,也与周边自由生长的植物形成对比,而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可以从三楼平面进入。

5F-餐厅 

位于顶层的餐厅,围绕中心庭院,依托外部环境展开规划布局,以组团的形式,散布着餐厅包间与厨房等功能,建筑师通过将这些体块旋转,从顶部开洞,为内部空间奠定了和自然相对紧密的联系,每个房间的三角阳台,则丰富了空间的自然体验。站在其中,嗅见植物的芬芳,感受树影的斑驳。

作为空间起承转合通达自然的关键,位于餐厅中部的架空环廊,以截面为150x150的工字钢矩阵展开,营造出轻盈和秩序的空间感受。地面由绿植、卵石、防腐木板、水泥地面等不同材质界定场域。



一乘建筑

一乘建筑,出发于空间的媒介属性,立足于“一”,继而进行建筑的原发性思考,触发与世界的趣味性联动的多种可能性。“乘”谓之“基本与根本起点的变化与转移”,从而介入未知领域的多元化实践。不止步于“建造”与“完成”,以空间的延续性为引,创建更为真实贴近生活的发生场所。
起始于建筑师张博与王晶晶对建筑思考与实践的热爱,一乘建筑于2015年成立于中国深圳。事务所的构成包含规划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工匠等多元化背景的专业人士。我们更加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启发性、过程性、落地性,通过多方的设计交流,结合创意、材料、工艺、成本、施工、限制等诸多因素的过程性思考,在“启发”到“落地”的各方关系之间,通过建筑设计的系列化解决方案的定制,构建一个文化和精神体验过程的同时,也可实现一个最为舒适的空间体验。
新时代、新现象、新矛盾的城市现状之下,我们更加关注看似无序实则有机生长的城中村、充满时代烙印的工业厂房和前沿的艺术创意社区以及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新兴产业形态,并通过体系化的设计思考与实践给予回应。面对信息过载的大时代背景,我们坚信:设计是一种研究、提炼、内求、过程、转换的新职业诉求,通过草图和模型的推敲方式,形成了事务所相对秩序化的工作习惯。
查看更多设计项目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燕晗高地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香山街社区香山村6栋

设计团队:一乘建筑

事务所网站:www.onexn.com

主持建筑师:张博、王晶晶

团队:安炳祥、扶艳荔、丘健海、曾鸣、王婉月、袁晶晶、蔡梓莹(实习)、江培纯(实习)

建筑施工图:陈明

室内施工图:李南芳、李文奎

结构顾问:唐公民

结构加固方式:外粘型钢加锚式箍板

材料:水泥自流平、耐候钢、竹钢、超白玻、玻璃砖、白色乳胶漆

灯光:PUDI谱迪照明

规模:6000平方米

设计周期:07/2017-12/2017

施工周期:02/2018-9/2019

摄影:张超、一乘建筑